8月6日,华为发布2021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报告,其中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3204亿元、313亿元,同比下降29.43%,24.8%。
华为官方表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同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财报中说,未来5年,华为的目标就是“活下去,有质量的活下去。”
放开这份财报不谈。一周前,华为P50发布,口碑上不尽人意。
作为一部推迟了近4个月的旗舰机,没有看见什么大招,多少有点辜负花粉的期待。经过一个多小时后,发布会结束,留在脑中的只有这一句话:
华为P50,没有5G。
【网上创业指导,上创业信息网】
01
没有5G还贵,小失望
以往,华为手机的发布会都会安排在春季3月末,这次因为美国制裁的原因,发布会被迫推迟到了7月末,但迟到的华为P50仍满载人们的期待。
发布会上,余承东依然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华为的影像技术。
比较让人记忆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华为研发多年的计算光学得以应用,可以还原81%的图像信息,而之前的半段式图像处理只能达到60%;二是采用了双影像单元的技术,通过提高摄像头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高画质,再也不用和友商比摄像头数量了。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鸿蒙,华为P50系列搭载了今年刚出的HarmonyOS 2。
半小时后,关于手机的发布会结束。
对于多等了4个月的花粉来说,这样的结果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未达到预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5G。
这点也是很奇怪,因为华为P50搭载的是晓龙888和麒麟9000。根据余承东的介绍,芯片是5G芯片,但是因为美国的限制,5G芯片只能当成4G用。有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射频芯片出了问题。
去年5月,日媒通过拆解华为Mate30发现,海思已经实现处理器、通信半导体、天线开关的自研,但射频前端模块仍来自日本村田制作所。
根据网络资料,华为的射频芯片供应主要是美国的思佳讯,但在2018就改为荷兰的恩智浦和日本的村田。之后,美国制裁,导致了射频芯片的缺货。华为的5G芯片成了摆设。
虽然大家理解华为的艰难,但一提到华为P50的价格,难免有点感慨:华为贵了。
网友的“贵”,究竟意味什么?对比一下就有答案了。
纵向从时间轴来看,鸿蒙2.0在华为mate上早就可以升级,高通的888芯片和麒麟9000也搭载在之前的机型中,华为P50没有带给消费者新的技术体验。
横向从行业同行来看,中兴近日开售的Axon 30,推出了屏下摄像头,尚且不论拍摄效果怎样,至少噱头很足,满足人们对技术的期待。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同行都在用5G。虽然华为在手机影像技术领先,在手机屏幕的刷新率上也有进步。但是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要素,在没有了5G的加持下,一切都黯然失色。
那么,5G重要吗?在这个6亿人口月收入不过千,5G套餐动辄上百,5G网络都没有覆盖的阶段,多少人手拿5G手机,用的却是4G流量。5G手机的价值多大呢?
但这根本不是一个需求理性的时代,而是一个需求引导的时代。
中华酷联时代,这些产商告诉你要买最高配置的手机,哪怕那个时候不需要吃鸡;到了2016年,随着华为P9的出来,手机后置摄像头一年比一年多,哪怕手机最需要的还是前置摄像头。
而现在,从2019年中兴出来第一部5G手机的两年后,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已经占到了70%。
产商告诉你,5G手机的黄金时代来了。而华为显然落后了。
02
“8”字战略,华为生变
华为要变了,而且华为正在变。
这种改变首先来自发布会。
全程1小时18分的发布会,余承东花了38分钟介绍完华为手机后,几乎用40分钟的时间来介绍华为的智能产品。而去年长达两小时的华为P40发布会,仅手机的介绍就有81分钟,其它智能产品只留了37分钟。
这种时长和比重的差距,无疑可以视为华为的一次过渡。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的统计,今年2季度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跌出前五,成为了“其它”。在5G遥遥无期的现实面前,再用理想主义死磕手机已经不是明智之举。
在遭受美国制裁的第二年,2020年,余承东再次提到的“1+8+N”战略。
现在,在“1”(手机)被限制的情况下,“8”所代表的其它生态场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华为现在的高价策略、预约购买、分时段抢购,都是为了给华为手机续命,目的是把华为手机品牌的影响力衍射到智慧生态场景。包括华为的“捆绑销售”策略。
在华为商城上,单卖的手机基本无货,而要买华为手机,就要买华为“手机+智能设备”的产品组合。
众所周知,华为的智能设备价格都不低。在发布会上发布的两款to C产品,Sound X智能音箱2199元,华为学习智慧屏2699元起步。
据网络的一篇报道,今年5月,一个消费者发现华为商城单卖的手机售罄后,只能买“手机+智能墨镜”的组合,多花了2000多块。
华为的这种销售策略无疑会加速自己的生态延展,但是弊病也很明显,这是以牺牲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代价的。
不难看出,华为现在多少有点着急了。尤其现在手机业务萎缩的时候,手机的品牌效力可以赋与其它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现在,华为要入局的智慧生态场景也有小米在场,先发优势不足。
在品类上,华为主要在“8”,而小米似乎并不在乎是几,从扫地机器人到电脑,所覆盖的生活场景,要比华为要丰富的多。
其次,小米的产品,性价比高。在生活场景这块,一些小物件,依托便宜的价格,更能让消费者尝鲜,能加快渗透和覆盖。而华为一直秉持的是高端路线,到底能不能在这块找到突破口,还需要验证。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智慧生态场景,是建立在手机的基础上的。在华为的手机销量受阻,而小米的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华为的“1+8+N”的构想是否还成立:没有了“1”,场景如何连接?华为还有和小米比拼的优势?
所以,目前来看,华为要依靠智慧生态场景撑起华为手机失去的市场份额,依然面临很大挑战。华为只有继续开拓新的业务。
03
一种可能:贴牌的生意
纵观华为的业务布局,可以看到的是,在全球领先的5G技术加持下,华为的横向扩张很可观,目前已经进入了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今年最火热的汽车制造业,华为也在介入。这件事说来也比较有意思。
年初,路透社一篇报道说华为已经与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了造车事宜,但不久,华为很快出面澄清说自己不造车。
但是,无奈今年造车太火了,特别是小米宣布造车后,媒体没有放过华为,各种揣测的新闻不穷。
但早在2020年11月,华为就以内部文件(任正非签的字)表示自己不造整车,而是帮助企业造车。然而,最后媒体还是把“不造整车”解构为:华为造车,但不造整车。现在华为依然在媒体的造车叙事里,华为只能默而不语,接受这种有益的认知错误。
华为那能叫造车吗?那叫Huawei Inside。文件里明确写的是,华为只聚焦ICT技术,只做部件提供商。
今年4月华为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说,华为是一家希望掌握住产业核心技术的公司,而在汽车领域也一样会是这样,这是华为的基因。
通过华为的对其战略的描述不难看出,华为要做的是中国的博世,除了四个轮子、底盘、外壳这些东西,其它的芯片、系统、自动驾驶,华为都想包了。
然而哪个车企愿意当一个流水线工人呢?
上汽董事长陈虹就表示,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就好比该公司为上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灵魂,而上汽则成为了没有灵魂的躯体。
所以一些大车企,不会把自己的大品牌交给华为去做,而是把一些没有市场占有率,或者重新出一个品牌,让华为去试水。
目前华为取得合作的北汽、长安和广汽,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由工厂出一个汽车的子品牌,然后用华为的Huawei Inside全栈式解决方案,在车子身上贴一个“HI”Logo。
所以,可以和华为合作的,要么是一些大厂的名不见经传的品牌,比如北汽的极狐,下面的阿尔法S,阿尔法T——销量惨淡;或者一些常年萎靡的汽车品牌,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塞力斯了。
塞力斯背后公司是小康股份,主要卖面包车。后来成立的塞力斯,销量也不好,2020年全年销量不到500辆。但傍上华为后,赛力斯SF5的订单一周之内超过6000。随之而来的,是股价从4月的20多,最高飙到70多,当之无愧的“华为概念股”。
可见,华为的“HI”,不说起死回生,也有一种妙手回春的效用,一些车企显然很乐意合作。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作为一家技术方案提供商,仅仅依靠几千的销售量,要把自己的研发费赚回来都是问题。
华为需要的还是扩大合作伙伴规模,把HiCar、DriveOne、Huawei Inside用到到更多的汽车上去。而不利的是,大车企最害怕的就是华为这样的技术公司过度介入,把自己的“灵魂”拿走。华为在没有那种碾压级别的技术时,很难实现自己的贴牌生意。
总的来说,对于目前的华为,要完成从手机业务的过渡,会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但在华为的手机业务失去了它的光辉岁月后,这种业务重心的转移又是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因为华为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有质量地活下去。
华为官方表示,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
同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财报中说,未来5年,华为的目标就是“活下去,有质量的活下去。”
放开这份财报不谈。一周前,华为P50发布,口碑上不尽人意。
作为一部推迟了近4个月的旗舰机,没有看见什么大招,多少有点辜负花粉的期待。经过一个多小时后,发布会结束,留在脑中的只有这一句话:
华为P50,没有5G。
【网上创业指导,上创业信息网】
01
没有5G还贵,小失望
以往,华为手机的发布会都会安排在春季3月末,这次因为美国制裁的原因,发布会被迫推迟到了7月末,但迟到的华为P50仍满载人们的期待。
发布会上,余承东依然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华为的影像技术。
比较让人记忆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华为研发多年的计算光学得以应用,可以还原81%的图像信息,而之前的半段式图像处理只能达到60%;二是采用了双影像单元的技术,通过提高摄像头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高画质,再也不用和友商比摄像头数量了。
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鸿蒙,华为P50系列搭载了今年刚出的HarmonyOS 2。
半小时后,关于手机的发布会结束。
对于多等了4个月的花粉来说,这样的结果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未达到预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5G。
这点也是很奇怪,因为华为P50搭载的是晓龙888和麒麟9000。根据余承东的介绍,芯片是5G芯片,但是因为美国的限制,5G芯片只能当成4G用。有专家分析,这很可能是射频芯片出了问题。
去年5月,日媒通过拆解华为Mate30发现,海思已经实现处理器、通信半导体、天线开关的自研,但射频前端模块仍来自日本村田制作所。
根据网络资料,华为的射频芯片供应主要是美国的思佳讯,但在2018就改为荷兰的恩智浦和日本的村田。之后,美国制裁,导致了射频芯片的缺货。华为的5G芯片成了摆设。
虽然大家理解华为的艰难,但一提到华为P50的价格,难免有点感慨:华为贵了。
网友的“贵”,究竟意味什么?对比一下就有答案了。
纵向从时间轴来看,鸿蒙2.0在华为mate上早就可以升级,高通的888芯片和麒麟9000也搭载在之前的机型中,华为P50没有带给消费者新的技术体验。
横向从行业同行来看,中兴近日开售的Axon 30,推出了屏下摄像头,尚且不论拍摄效果怎样,至少噱头很足,满足人们对技术的期待。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同行都在用5G。虽然华为在手机影像技术领先,在手机屏幕的刷新率上也有进步。但是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的要素,在没有了5G的加持下,一切都黯然失色。
那么,5G重要吗?在这个6亿人口月收入不过千,5G套餐动辄上百,5G网络都没有覆盖的阶段,多少人手拿5G手机,用的却是4G流量。5G手机的价值多大呢?
但这根本不是一个需求理性的时代,而是一个需求引导的时代。
中华酷联时代,这些产商告诉你要买最高配置的手机,哪怕那个时候不需要吃鸡;到了2016年,随着华为P9的出来,手机后置摄像头一年比一年多,哪怕手机最需要的还是前置摄像头。
而现在,从2019年中兴出来第一部5G手机的两年后,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已经占到了70%。
产商告诉你,5G手机的黄金时代来了。而华为显然落后了。
02
“8”字战略,华为生变
华为要变了,而且华为正在变。
这种改变首先来自发布会。
全程1小时18分的发布会,余承东花了38分钟介绍完华为手机后,几乎用40分钟的时间来介绍华为的智能产品。而去年长达两小时的华为P40发布会,仅手机的介绍就有81分钟,其它智能产品只留了37分钟。
这种时长和比重的差距,无疑可以视为华为的一次过渡。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的统计,今年2季度华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经跌出前五,成为了“其它”。在5G遥遥无期的现实面前,再用理想主义死磕手机已经不是明智之举。
在遭受美国制裁的第二年,2020年,余承东再次提到的“1+8+N”战略。
现在,在“1”(手机)被限制的情况下,“8”所代表的其它生态场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华为现在的高价策略、预约购买、分时段抢购,都是为了给华为手机续命,目的是把华为手机品牌的影响力衍射到智慧生态场景。包括华为的“捆绑销售”策略。
在华为商城上,单卖的手机基本无货,而要买华为手机,就要买华为“手机+智能设备”的产品组合。
众所周知,华为的智能设备价格都不低。在发布会上发布的两款to C产品,Sound X智能音箱2199元,华为学习智慧屏2699元起步。
据网络的一篇报道,今年5月,一个消费者发现华为商城单卖的手机售罄后,只能买“手机+智能墨镜”的组合,多花了2000多块。
华为的这种销售策略无疑会加速自己的生态延展,但是弊病也很明显,这是以牺牲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代价的。
不难看出,华为现在多少有点着急了。尤其现在手机业务萎缩的时候,手机的品牌效力可以赋与其它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而现在,华为要入局的智慧生态场景也有小米在场,先发优势不足。
在品类上,华为主要在“8”,而小米似乎并不在乎是几,从扫地机器人到电脑,所覆盖的生活场景,要比华为要丰富的多。
其次,小米的产品,性价比高。在生活场景这块,一些小物件,依托便宜的价格,更能让消费者尝鲜,能加快渗透和覆盖。而华为一直秉持的是高端路线,到底能不能在这块找到突破口,还需要验证。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智慧生态场景,是建立在手机的基础上的。在华为的手机销量受阻,而小米的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华为的“1+8+N”的构想是否还成立:没有了“1”,场景如何连接?华为还有和小米比拼的优势?
所以,目前来看,华为要依靠智慧生态场景撑起华为手机失去的市场份额,依然面临很大挑战。华为只有继续开拓新的业务。
03
一种可能:贴牌的生意
纵观华为的业务布局,可以看到的是,在全球领先的5G技术加持下,华为的横向扩张很可观,目前已经进入了能源、教育、医疗等领域。今年最火热的汽车制造业,华为也在介入。这件事说来也比较有意思。
年初,路透社一篇报道说华为已经与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了造车事宜,但不久,华为很快出面澄清说自己不造车。
但是,无奈今年造车太火了,特别是小米宣布造车后,媒体没有放过华为,各种揣测的新闻不穷。
但早在2020年11月,华为就以内部文件(任正非签的字)表示自己不造整车,而是帮助企业造车。然而,最后媒体还是把“不造整车”解构为:华为造车,但不造整车。现在华为依然在媒体的造车叙事里,华为只能默而不语,接受这种有益的认知错误。
华为那能叫造车吗?那叫Huawei Inside。文件里明确写的是,华为只聚焦ICT技术,只做部件提供商。
今年4月华为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说,华为是一家希望掌握住产业核心技术的公司,而在汽车领域也一样会是这样,这是华为的基因。
通过华为的对其战略的描述不难看出,华为要做的是中国的博世,除了四个轮子、底盘、外壳这些东西,其它的芯片、系统、自动驾驶,华为都想包了。
然而哪个车企愿意当一个流水线工人呢?
上汽董事长陈虹就表示,与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就好比该公司为上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成为灵魂,而上汽则成为了没有灵魂的躯体。
所以一些大车企,不会把自己的大品牌交给华为去做,而是把一些没有市场占有率,或者重新出一个品牌,让华为去试水。
目前华为取得合作的北汽、长安和广汽,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由工厂出一个汽车的子品牌,然后用华为的Huawei Inside全栈式解决方案,在车子身上贴一个“HI”Logo。
所以,可以和华为合作的,要么是一些大厂的名不见经传的品牌,比如北汽的极狐,下面的阿尔法S,阿尔法T——销量惨淡;或者一些常年萎靡的汽车品牌,这个最典型的就是塞力斯了。
塞力斯背后公司是小康股份,主要卖面包车。后来成立的塞力斯,销量也不好,2020年全年销量不到500辆。但傍上华为后,赛力斯SF5的订单一周之内超过6000。随之而来的,是股价从4月的20多,最高飙到70多,当之无愧的“华为概念股”。
可见,华为的“HI”,不说起死回生,也有一种妙手回春的效用,一些车企显然很乐意合作。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作为一家技术方案提供商,仅仅依靠几千的销售量,要把自己的研发费赚回来都是问题。
华为需要的还是扩大合作伙伴规模,把HiCar、DriveOne、Huawei Inside用到到更多的汽车上去。而不利的是,大车企最害怕的就是华为这样的技术公司过度介入,把自己的“灵魂”拿走。华为在没有那种碾压级别的技术时,很难实现自己的贴牌生意。
总的来说,对于目前的华为,要完成从手机业务的过渡,会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但在华为的手机业务失去了它的光辉岁月后,这种业务重心的转移又是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因为华为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有质量地活下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谁在狙击阿里?反垄断势在必行
下一篇: 盲目的激进派,对立了腾讯的焦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