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淘宝官方发布了一个更新后的《淘宝网评价规范》,禁止商家的“好评返现”行为。同时,京东、拼多多、亚马逊都在整治“好评返现”行为。一旦发现“好评返现”行为,平台会对违规商家进行扣分、下架商品、删除商品,限制使用阿里旺旺旺等处罚。
评价,是影响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一个重大因素。
好评返现这一招,看似卖家吃了小亏,实则赢了大利。
好评的优势:好评越多,商品权重越大,被推荐的机会就越大,从而获得更大销量。
目前“好评返现”有几个问题:
1,评论区还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好评的太假了,正常人一眼就看的出来。
2,电商商家过于执着,有时候为了让客户好评,会再三联系买家,让用户好评。
3,好评体系崩塌,现在很多人网购时,基本不看好评了,只看“中评”或“差评”。
4,涉嫌贩卖个人信息,有些商家会打电话给买家、留言等方式。
好评返现这一行为导致的后果,可大可小。
以国外电商平台为例。去年5月,一个开放的AWS Elastic Search数据库被公开,其中数据均与亚马逊上虚假评论组织有关,其中1300多万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直接交流信息显示,这些客户愿意提供虚假评论,以换取免费产品。这一数据库牵扯出大量涉及虚假评论的店铺和买家账号。随后,亚马逊上演“封店潮”,对平台账户的封禁率达35%。
其实电商卖家也知道,亚马逊一直没有停止打击刷单造假数据行为。但依旧有店铺冒死刷单、刷好评。
好评返现乱象由来已久,不仅普通消费者屡受其害,对于其他店铺而言,这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一家店铺选择了“刷好评”,如果另一家店铺选择老老实实经营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不落至其后。于是,“你刷我也刷”,越来越多店铺被卷入其中,刷好评似乎成了店铺们的必修课。这也导致电商平台的环境越来越病态。
据人民日报去年10月份的调查,刷好评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生产链:商家提出需求,刷手团伙针对电商和点评软件的推荐排名机制拆解成各类任务,通过自建网站或其他社交平台发展下线、发布任务。甚至,在刷好评生产链条上还有专业的好评写手。刷好评行为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最高法公布了“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暗刷流量”、虚假刷量的案例。
能直接约束店铺商家刷单的一个途径就是平台加大监管力度。淘宝此次出手整治,希望能让电商店铺摆脱这种病态发展,健康有序的竞争发展。其他评分平台也赶紧卷起来,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买到的实物不再和“好评”“高分”的商品两模两样。2015年6月16日曾经淘宝有禁止过好评返现,这次宣传的力度更大会有结果吗?
评价,是影响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一个重大因素。
好评返现这一招,看似卖家吃了小亏,实则赢了大利。
好评的优势:好评越多,商品权重越大,被推荐的机会就越大,从而获得更大销量。
目前“好评返现”有几个问题:
1,评论区还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好评的太假了,正常人一眼就看的出来。
2,电商商家过于执着,有时候为了让客户好评,会再三联系买家,让用户好评。
3,好评体系崩塌,现在很多人网购时,基本不看好评了,只看“中评”或“差评”。
4,涉嫌贩卖个人信息,有些商家会打电话给买家、留言等方式。
【找小本创业信息,就上创业网】
内卷的好评返现
好评返现这一行为导致的后果,可大可小。
以国外电商平台为例。去年5月,一个开放的AWS Elastic Search数据库被公开,其中数据均与亚马逊上虚假评论组织有关,其中1300多万条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直接交流信息显示,这些客户愿意提供虚假评论,以换取免费产品。这一数据库牵扯出大量涉及虚假评论的店铺和买家账号。随后,亚马逊上演“封店潮”,对平台账户的封禁率达35%。
其实电商卖家也知道,亚马逊一直没有停止打击刷单造假数据行为。但依旧有店铺冒死刷单、刷好评。
好评返现乱象由来已久,不仅普通消费者屡受其害,对于其他店铺而言,这也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一家店铺选择了“刷好评”,如果另一家店铺选择老老实实经营的情况下,很难保证不落至其后。于是,“你刷我也刷”,越来越多店铺被卷入其中,刷好评似乎成了店铺们的必修课。这也导致电商平台的环境越来越病态。
据人民日报去年10月份的调查,刷好评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生产链:商家提出需求,刷手团伙针对电商和点评软件的推荐排名机制拆解成各类任务,通过自建网站或其他社交平台发展下线、发布任务。甚至,在刷好评生产链条上还有专业的好评写手。刷好评行为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5月,最高法公布了“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暗刷流量”、虚假刷量的案例。
能直接约束店铺商家刷单的一个途径就是平台加大监管力度。淘宝此次出手整治,希望能让电商店铺摆脱这种病态发展,健康有序的竞争发展。其他评分平台也赶紧卷起来,让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买到的实物不再和“好评”“高分”的商品两模两样。2015年6月16日曾经淘宝有禁止过好评返现,这次宣传的力度更大会有结果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新消费:降温后“回归传统”
下一篇: 2021消费投资:狂热、退烧与新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