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报道 » 创业新闻 » 后互联网时代 传统产业能迸发出什么活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报道 » 创业新闻 » 后互联网时代 传统产业能迸发出什么活力?

后互联网时代 传统产业能迸发出什么活力?

yang.z 创业新闻 2024年7月10日 44 0 条评论
9月23-24日,2021 DEMO CHINA 创新中国峰会在重庆融创国际会议中心亮相。自2007年以来,由打造的DEMO CHINA创新中国峰会已连续十四年为高成长创新企业搭建高规格交流平台。本次第15届峰会同时获得了首席合作伙伴芯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别支持单位重庆科技创新投资集团的倾力支持,5大赛道由专场合作伙伴高通创投、腾讯5G生态计划、红杉中国种子基金、HP、联想创投、H50等产业及创投机构联合打造。
  
  【网上创业指导,上创业网】
  
  峰会现场,名川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求乐、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阿尔法公社创始人合伙人许四清、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东方富海合伙人周绍军进行了名为《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下的新发展》的圆桌论坛,犀利观点如下:
  
  1、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全链条的数字化推动到整个产业端,从打通业务数据和信息开始,现在已经“延伸”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甚至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互联,处在整体的升级浪潮当中。
  
  2、阿尔法公司创始合伙人许四清:以前我们靠技术吃饭,靠技术创新得手,下一步可能就是靠科学。技术红利之后是科学红利,我认为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3、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现在来看确实是每个行业不能去回避互联网,没有哪个行业不需要去谈论数字化这个事情。
  
  4、东方富海合伙人周绍军:产业互联网除了需求以外,更多的还是满足产业的供求关系,重新调整。
  
  以下为论坛分享内容,由整理:
  
  产业互联网会取代工业互联网么?
  
  名川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求乐
  
  王求乐:大家知道过去国家对风险投资和创业人的共同努力下,消费互联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我们所说的产业互联网现在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今年算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和各种各样的利好,地方政府也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及在产业升级的预期之下,产业互联网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基于此,我们邀请各位嘉宾来共同探讨2021年之后的一些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过去两、三年来监管对互联网巨头实际上是有了很多,无论是在数据安全和公平竞争方面,还是有了比较大的力度。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扶持的政策也是越来越多的,站在各位的立场上来看,第一个话题就是你们是不是感觉产业互联网已经取代了工业互联网?
  
  红杉中国合伙人郑庆生
  
  郑庆生:其实我不是很喜欢用“取代”这个词。因为现在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从需求端的角度看,中国消费互联网的整体用户渗透率全球领先。这种情况下市场自然而然会推动到供应端的发展。现在这种全链条的数字化推动到整个产业端,从打通业务数据和信息开始,现在已经“延伸”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甚至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互联,处在整体的升级浪潮当中。
  
  这种“延伸”随着产业数字化渗透率提高之后,自然会要求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王求乐:许总,您觉得产业互联网的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政策当然是一个驱动力,除了政策还有什么?
  
  阿尔法公司创始合伙人许四清
  
  许四清:它背后的驱动力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有庞大规模的需求,这个需求是把线性和指数之间的低指数的爆发,第二就是技术进步。疫情期间我跟企业家交流,他原来订货会没法办了,结果他们用了一个线上订货会,达到了线下订货会的三倍订货量,但花费只有10万人民币,而这种厂家以往办线下订货会动辄就是上百万的费用,所以他们突然意识到这个事儿原来可以这么做。实际上互联网不断为生活服务之后,也开始为生产企业服务,这个空间是巨大的,给成长提供了巨大动力。
  
  另一个动力来自技术的演进和进步,比如新一代的互联网,在手机成为内容制造者之后,产生了巨量的数据,也推动数据中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里面的数据存不下了,处理不过来了,就推动半导体革命,同时产生了一批新的云原生的应用,这也促进了一批企业服务的新一轮种子级的选手,比如持续数据库,就来自于以往关系型数据库能做得很好的事情,来管理互联网数据玩不转了;类似这样的产业进步带来的推动和应用之间不断的拉动,实际上会促使互联网新一次的增长高潮。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
  
  梁隽樟:刚才其实前面许总两个观点我非常同意。其实我看产业互联网从来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去看的,现在产业各个环节都要求提升经营和决策更智能化或者更科学化更有效率,这也是一个现实。所以整个产业互联网发展会经历一个供给端从推动量变的因素到推动质变的因素,从0开始一直慢慢增长,到某一个点会促进整个产业互相的融合,从数据孤岛变成连片状的。另外一个会在某些点上推动,所以这个应该是一个过程,现在来看确实是每个行业不能去回避互联网,没有哪个行业不需要去谈论数字化这个事情。
  
  王求乐:互联网跟传统产业的结合,具体能办哪些类型的事?
  
  郑庆生:从根本目的出发,我们希望互联网能够“开源”和“节流”。目前在“开源”这个方向上,例如各种各样的零售赋能、私域运营等等。而对于“节流”的产品,本质是提升效率,需要有更多的切入角度,例如可以从不同的产业切入,从一个产业拓展到其他产业,另外也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切入,其中Zoom就很典型;再比如,一个比较有中国特点的角度就是早期切入大客户,产品和服务并重。
  
  另外,要把数字化和智能化分开,数字化的继续深化就是智能化。智能化也愈发成为潮流,类似在美国Gong.io 这样的AI公司起来非常快。
  
  东方富海合伙人周绍军
  
  周绍军:我们投资消费互联网其实不是特别多,我们这些多年主要还是投技术跟产业为主,所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那是起来非常快。先说行业吧,我们觉得越传统行业机会越大,但是产业互联网也不像是互联网+产业这么一个说法,它跟传感器、互联网、跟IOP和云计算结合起来的。其实对于我们来讲我们不是很在乎这个概念的区别,行业里面,比如电子元器件,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市场,比如说建筑行业、家具行业,包括新零售,每个市场都是上万亿级的。我在大概三、四年做竞调的时候,我们去山西一些城市,那个时候你要谈产业互联网其实很难,他的信息化程度还非常非常低。今天就很不一样了,特别是在2020年我们投了跟产业互联网相关的,包括进出口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增长的速度都比前几年快很多很多,所以我们问这些创始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发展这么快,以前大概每年30%、50%的增长对他们来讲已经很快了,因为产业互联网是TO B的,跟TOC还不一样,能够一倍的速度他们已经特别满意了,但是我们很担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什么驱动他增长这么快。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
  
  另外产业互联网其实除了需求以外,更多的还是满足产业的供求关系,重新调整。我看了很多项目以后才发现,其实也本质没有变,供需双方没有变,但是中间环节可能会改变。
  
  不管是交易也好,还是工具型的应用也好。比如网约车,一边是司机,一边是客人,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工业互联网可能是通过传感器解决了一些要素的集结,通过一些边缘计算解决了一些小范围信息集中以后去分配发送的问题。
  
  从“懵懂“”到全民数字化
  
  王求乐:产业互联网的难点在哪儿?
  
  许四清:它真正的难点是提供技术的人对于产业的了解是不够深入的。举个例子,如果你很懂数据库,你可能会遇到不懂ERP的,你很懂ERP,你可能不懂在中国特定消费场景里面产生的企业怎么服务用户,比如以前可能是大量的711这种零售。
  
  但是突然出现了一个前置仓服务商。他们面对大量的业务变化,公司内部做研发的人也不一定跟得上,往往是解决眼前的急的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可能解决不了,实际上这催生一批服务者。像大家现在看电动车满街都是,电动双轮车有多少厂家,有多少人现在还用XL的机箱,这就是产业,但是有这种服务能力的人大大存在,包括创业公司和传统公司,但是对这个行业了解,跟得上这个节奏的少之又少。这样在中国新一代产业快速演变当中层出不穷,这也是机会。大家可以看看多少厂能不用XL就把供应链弄清楚,非常少。
  
  王求乐:这个我回应一下,就是很多创业者他可能对技术本身的理解,互联网信息的元素的理解不足够,但是对他所针对的行业是容易栽跟斗的。我想问一下梁总,消费互联网大家看到的结果是通吃,这就是为什么过去国家出台一些特别的政策的一个大背景之一,在产业互联网里面,因为刚才前面所讲的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难处,因为这些东西,它会不会再出现一个像产业互联网像消费互联网一样通吃的现象?这个格局在VC嘉宾眼里怎么看?
  
  梁隽樟:产业互联网和企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一个框,从这个产业链不同环节切入的,差别非常非常大。那么有些环节可能就会相对形成比较垄断的环节,但是在别的层次上可能就是相对更分散化的,相对竞争的市场。举个例子,比如之前我们投微医,其实全国做数字化医疗系统的很多,从搭建患者到医生到医院这个平台上,它是卡在中间的一个点上。这个其实要看行业本身原有的竞争结构和产业的关系。
  
  郑庆生:总体上产业互联网比较难出现一家较强的情况。但是,考虑会有两种可能产生头部效应的场景存在,第一个如果应用场景非常明确,领先者的技术优势比较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在产业里面如果应用场景要做到非常明确是有难度的。比如做无人超市,无人超市可能在一线城市,和在三、四线城市是不一样的,它是多种因素决定的。第二种我觉得有可能的是具有双边网络效应的商业模式,比如典型的就是发票,还有一些产业电商。
  
  周绍军:我是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产业互联网你要不要铺传感器,传感器有温度、湿度,要不要铺摄象头,要不要边缘计算,其实每个场景都会产生不同的可能性。所以你要用一种普遍赢者通吃的模式放在这里。从目前我们投了这么多项目来看,我是觉得不可能。
  
  许四清:我觉得创业者大可放心,这个赢者通吃非常难的,除非特别场景距离比如5G出来以后,出现大量新型传感器,做传感器的可能会通吃,但是拿传感器来应用,就是在最早期TO C解决的是数字成为障碍的时候,数字的问题被解决了,所以TO C的互联网出现了特别大的发展。但是在今天复杂的垂直互联网,就是所谓工业互联网里面,不论是流程制造,还是离散制造,所有这些制造过程物品流动是非常复杂的,这个时候创业者就是一个双刃剑,第一你吃进一个行业要建立很深的行业基础,第二你很难跨行业规模化,所以不容易赢者通吃,同时你的规模发展也受限。投资者和创业者差不多,每天都在探索我们非认知的领域,其实这种在前端是有一些批量机会的。
  
  电子、建筑产业互联网颇受VC青睐
  
  王求乐:各位最看好的几个行业是哪几个垂直的行业?以及您对具体行业的创业者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他要规避的坑儿在哪儿?
  
  周绍军:我觉得一个就是电子元器件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太大了。上市公司非常多,但是很分散,然后业态也不一样,第二个就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实际上就更分散了。但是电子元器件行业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很多产品是标准化的,这样就能够让你有更好的机会去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把这个产业进行一个迭代更新,产生更大的机会。所以如果产品相对标准化,适用的相对又简单,那有可能就产生机会。坑儿就是如果你不是这个行业的建议不要进来。基本上不可能投互联网很强,然后跑过来对行业说就要干的,这个我觉得难度太大了。
  
  郑庆生:我感兴趣的两个行业,一个是广义的设计行业,比如像我们投的蓝湖、特赞,本质上实现了类似Adobe的各个模块,第二个我还是对销售智能赋能的方向感兴趣,关心哪些智能化产品可以大幅度提高销售效率。
  
  许四清:我觉得换一个角度想一下,以前我们靠技术吃饭,靠技术创新频频得手,下一步可能就是靠科学。举一个例子,现在全世界前十个创新性既强,融资又融的好的做电池的公司,除了丰田有九个出自大学实验室,这个就是技术红利之后是科学红利。这说明科学研究的突破会带来系统性的颠覆机会, 比如新的固态电池,就会带来批量的颠覆性机会。类似这样的东西大量出现在实验室里面,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战略需求,这方面我们要求自主性越来越强,卡脖子的东西要求越来越多,所以我认为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我说的其实不只是我自己,是我们这一批人面对的机会,我是学材料出身,我比较喜欢看MIT技术评论。它在过去十几年以来,每年评出最有创新性的技术,我自己总结过,从一个创新性技术上榜,到该技术领域的公司达成IPO,平均需要8年上下的时间。有些领域会大量的出现,也有些领域很少出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科学探索转化成产业进步带来的机会,值得投资人和创业者关注。
  
  梁隽樟:刚才有两位都谈到了建筑,我还挺吃惊的。然后另外一个从我们角度来说,整个新能源跟出行相关的产业链未来我觉得应该也是一个确定性很大的,涉及到从原材料到元器件,到最后整体的产品。
  
  许四清:有一个现象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现在越来越多传统产业里面的某些分公司,它里面的老大CEO,很多是CIO出身的,这个特别值得重视。这也给我们一个提示,以前搞数字技术的这帮人,如鱼得水了,现在实际上是对行业认知强的人产生了更多机会,这些CIO与其说是IT专家,不如说他们是行业专家,他们必须把行业里面的垂直应用吃得很透,这样的例子最近特别多。就最近这两年左右大幅度涌现,包括很多传统大企业,就可以看到一个子公司的CIO成长为CEO。
  
  王求乐:我们总结一下几位嘉宾的精彩讨论,首先传统行业跟互联网的结合这个趋势大家认为是必然的,而且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大家觉得越是传统的可能机会越大,因为市场本来就很大,但是也不是那么简单,要有充分的行业认知。第二,不可能把一个链条从上到下全干了,只能切薄薄的一层。大家共同看好的行业有很多,但是大家都认可的都是希望创业者一定是懂这个行业,非常懂这个行业,同时要理解台上各位嘉宾他们的喜好。谢谢台上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谢谢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后互联网时代 传统产业能迸发出什么活力?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