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2021年转眼就到年底了,不知道大家今年收益如何,自己可还满意?
有人赚了有人赔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更重要的还是经历过后自己的认知是不是提高了。
虽然距离今年的结算还可以奋战一个多月,但是市场的目光已经转向了2022年了。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今年无论做的如何,都即将成为过去,放眼未来可能更为重要。
2022年可能有一些主要的关键词是需要注意的。
一、疫情
第一个词依旧是疫情,这是主旋律。
这两年全球都在经历被疫情支配的恐惧,所有人都期待能回到过去没有病毒危机的日子。但2022年大概率还是和疫情抗争的一年,只是情况比这两年都要好。
从疫苗接种数据来看,截至10月下旬,48.7%的世界人口至少接种过一剂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已使用68.8亿剂,每天使用2416万剂。
总体层面,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比例不低,有些国家接种比例超过75%。但由于疫苗接种的国别、区域分化显著——低收入国家只有3.1%的人群接种超过一剂,非洲地区完全接种比例仅为5.5%,欧美、澳新的接种情况好于亚洲、非洲。
随着疫苗的普及,2022年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制约趋势上是下降,预计有更多经济体重启经济、开放边境、选择与疫情共存的模式。今年10-11月,疫苗接种进度领先的多国已宣布实行新的重新开放计划。
世界已经迫不及待的重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最近的《中国日报》采访中提到,如果2022年初疫苗接种率超过85%,中国将考虑开放边境。
但如果理性来说,今年以来海外依旧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疫情反复,疫苗的铺开是否就是全球疫情的拐点还是不好说。因为在疫苗不断变种的情况下,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还是有待观察。明年大概率是无法完结的。至于口服新冠药,暂时也只是统计学层面有效,在重症方面似乎是失败的。
所以明年疫情依旧会左右全球经济,但是整体都在好转,尤其是发达的经济体。随着对疫情的控制和边境的开放,受疫情压制的板块,大概率会开始振作。当然,最担心的风险依旧是病毒变异等。
【找小本创业信息,就上创业网】
二、供需矛盾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很多上游产能关闭。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需求很快恢复到一定的位置。但是产能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供给恢复偏慢,导致2021年的供需矛盾,推高上游价格水平。
供需矛盾可以说是2021年的主线,那到2022年会如何呢?
现在有些行业产能建设周期短的,供给已经逐渐跟上,价格上升的势头已经开始走缓。到明年大部分行业产能的恢复,有的甚至是过量的投产,可能会出现供给过剩,叠加库存周期的回落导致上游价格的回落,制造业中下游可能迎来机会。一些下游没有支撑,景气不够强势的板块,其对应的上游周期大概率面临的是进入下行周期。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角度都不太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长远来看,未来大宗价格波动的中枢或有抬升,主要还是能源结构转型,部分上游扩产受到限制,可能提升商品成本。
三、通胀压力
供需矛盾叠加货币超发,进一步扩大了需求和供给的背离,也加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美国印钱印的最多,现在CPI和PPI都处于较高的位置。全球连带影响,其他国家也差不多,基本不是通胀就是滞胀。
对于2022年,全球来说,在影响较大的原油方面,明年在既定的OPEC+增产计划的安排下,今年飙涨的原油,明年供给释放或带动油价趋于下行。潜在的供给增量还有来自非OPEC国家,预计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挪威、巴西等国家都将缓步增产。
加上明年下半年可能主要经济体进入政策收缩期,通胀压力可能会得到缓解。在此之前,还得扛着。
国内来说,明年的猪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猪价明年二季度可能筑底,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猪周期,会抬升整体CPI的水平。
所以明年整体的趋势上,PPI前高后低,CPI前低后高。中上游的通胀预计逐步向中下游进行传导。
11.3日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启动了缩债计划:
11月将购买7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2月购买600亿美元国债和3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而原来是每月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货币政策趋紧大环境已定,市场加息预期持续升温。
美国CPI同比已经连续5个月高位运行,环比CPI虽然较第二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修复带来就业情况好转,通胀压力升温,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程度逐渐退坡。其中美联储逐步收紧,欧央行和日央行仍偏宽松,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开始“抢跑” 加息来应对通胀和货币贬值。例如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智利等国。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明年下半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几乎是确定性的,加息时点预期也从此前的12月提到最早6月开始。若通胀持续居高不下,不排除提早加息或增加加息次数。
欧元区经济复苏程度不及美国,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宽松政策刺激,加息进度将慢于美联储。
国内货币政策大概率是以稳健偏紧为主。降低宏观杠杆,防范相关风险。
根据申万研究所的测算可能年底有降准的需求,置换约7000亿MLF,能够保障M2和社融同比分别在7.8%和10.0%左右的中性目标。
有些人期待降息,我只能说几乎不可能降息,因为可能导致过热风险。在美国加息预期的背景下,风险需要摆在前面。
根据美林时钟,明年我们经历衰退可能再加上复苏两个阶段。是否进入复苏阶段需要看经济发展和政策的节奏情况。
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上行,十年期美债大概率也会上行直至加息预期充分体现。真正进入加息周期后,各大经济体进入紧缩期,利好债券,以及银行、保险的资产端。
五、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明年还是重要的关键词。
双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的大战略,其实也是全球的大战略,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地球村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能源转型。
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布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议》,并承诺通过限制化石燃料的试用和大规模投资清洁能源,到2050年使美国实现净零排放。联合国在今年6月表示,已有来自全球92个经济体参与到“奔向零碳”行动,共同致力于实现到2030年将碳排放减少一半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能源结构加速调整进一步优化。
11月8日,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等三大重点领域发展。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清洁能源现在整体的占比,渗透率都还很低,长远来看是一片星辰大海,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线。国内对于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其实也有平衡新基建和老基建的因素,也相当于给大家指明了方向。
此外,能源转型带来的不仅是新能源的机会,也有旧能源的机会。
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预计是未来不少政策思路的指导思想。
主要是调整一些不平衡的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这一块涉及较多的民生相关的方面,比如
1、老龄化趋势
过去的限制,开始逐步的放开。
2、地产调控
预计地产调控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总基调。地产板块依旧是以防风险为主,搏反弹的需谨慎。
3、反垄断
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公平竞争可以,搞垄断不行。对于互联网大厂我个人倾向于短期敲打,长期竞争力明显。另一方面,对于规模小,但是有实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更加重视,这是政策方向。
4、消费低迷
2020年我国内需消费虽然较为低迷,根据申万数据,但结构上来看,下滑程度较深的仅有居民服务消费(同比从2019年的12.6%下滑至2020年的-7.9%),居民商品消费需求则是稳健增长(同比从4.3%升至5.6%),疫情冲击之后居民商品消费的真实表现要好于当前市场的普遍认知。
随着疫情缓解、就业改善、居民收入修复,消费有望回升。保持必要消费的稳定,适当拉动可选消费。
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有教育,医疗,税收等等方面。领会共同富裕的精神,能够更好的理解政策。
七、大国关系
11月16日,中美元首视频会晤,释放了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
本来“战Z”要作为一个关键词,是或许要面对的黑天鹅。
因为家里小孩子不听话,还要认贼作父,可能是需要打一顿才能醒悟。当然我们都是热爱和平的,除了该出手时才出手。如果战斗预期强烈,利好军工。
但军工板块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炒题材的板块了,无论从十四五的战备规划还是前段时间《军队装备订购》的签署,都说明了军工是要实实在在的发展。
拜登说支持一个中国,缓和了氛围。
只是不知他是否桌上支持,桌下又有小动作。作为重大影响之一,需要持续关注。
随着近期的积极信号,后续可能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会有所缓解,但整体来说,今年出口基数好,随着海外产能的复苏,明年出口或许还是会有所降温。
明年外需回落,那么经济政策大概率会促进国内商品消费需求,改善整体的经济结构的平衡。
八、元宇宙
今年元宇宙概念算是如火如荼。
国外炒的是FACEBOOK改名的META,英伟达,Roblox,而国内炒的是。中青宝。
元宇宙现在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还是先要把基础设施搞好,VR AR是元宇宙入口,相关细分产业链龙头可以多多关注。
2022年可能对于元宇宙也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以苹果为代表的大厂,明年大概率有相关产品发布。
2022年苹果有望发布首款MR产品,Oculus或将发布Quest Pro,索尼有望发布新一代PS VR,或将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九、粮食安全
1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要求。《方案》鼓励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强化节粮舆论宣传。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
极端天气似乎比以前更加频繁,粮食安全在国内反复提及。
尤其这两年发生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根据NOAA的气候预测中心,拉尼娜现象发展并持续第二个冬天,称“Double-dip”拉尼娜,依据是Nino-3.4中连续两个NDJ是否小于或等于-0.5℃。
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2021年冬天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大约是60%-70%,有超过90%的概率会持续到2021年1月,有超过65%的概率持续到2021年3月----南美地区将再次面临干旱问题,东南亚地区也将面临暴雨冰雪的困境。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过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将是“Double-dip”拉尼娜。
类似巴西等农产大国将受到影响。供给受到影响,可能将引发一系列的价格传导,若严重的话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除了天气原因,也许也有一些极端情况的考量。
当然国内粮食大多可以自给自足,不过有备无患,前瞻性大局观。
之前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加上通过最近对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的完善,对于有实力的种业企业具备利好。
结语
综合来说,明年大概率还是一个投资小年,对于风险需要更加重视,最好不要太过激进。在此基础上从中挖掘一些结构性机会,文中所提仅供参考。
有人赚了有人赔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更重要的还是经历过后自己的认知是不是提高了。
虽然距离今年的结算还可以奋战一个多月,但是市场的目光已经转向了2022年了。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今年无论做的如何,都即将成为过去,放眼未来可能更为重要。
2022年可能有一些主要的关键词是需要注意的。
一、疫情
第一个词依旧是疫情,这是主旋律。
这两年全球都在经历被疫情支配的恐惧,所有人都期待能回到过去没有病毒危机的日子。但2022年大概率还是和疫情抗争的一年,只是情况比这两年都要好。
从疫苗接种数据来看,截至10月下旬,48.7%的世界人口至少接种过一剂新冠病毒疫苗。全球已使用68.8亿剂,每天使用2416万剂。
总体层面,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比例不低,有些国家接种比例超过75%。但由于疫苗接种的国别、区域分化显著——低收入国家只有3.1%的人群接种超过一剂,非洲地区完全接种比例仅为5.5%,欧美、澳新的接种情况好于亚洲、非洲。
随着疫苗的普及,2022年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制约趋势上是下降,预计有更多经济体重启经济、开放边境、选择与疫情共存的模式。今年10-11月,疫苗接种进度领先的多国已宣布实行新的重新开放计划。
世界已经迫不及待的重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最近的《中国日报》采访中提到,如果2022年初疫苗接种率超过85%,中国将考虑开放边境。
但如果理性来说,今年以来海外依旧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疫情反复,疫苗的铺开是否就是全球疫情的拐点还是不好说。因为在疫苗不断变种的情况下,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还是有待观察。明年大概率是无法完结的。至于口服新冠药,暂时也只是统计学层面有效,在重症方面似乎是失败的。
所以明年疫情依旧会左右全球经济,但是整体都在好转,尤其是发达的经济体。随着对疫情的控制和边境的开放,受疫情压制的板块,大概率会开始振作。当然,最担心的风险依旧是病毒变异等。
【找小本创业信息,就上创业网】
二、供需矛盾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很多上游产能关闭。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需求很快恢复到一定的位置。但是产能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供给恢复偏慢,导致2021年的供需矛盾,推高上游价格水平。
供需矛盾可以说是2021年的主线,那到2022年会如何呢?
现在有些行业产能建设周期短的,供给已经逐渐跟上,价格上升的势头已经开始走缓。到明年大部分行业产能的恢复,有的甚至是过量的投产,可能会出现供给过剩,叠加库存周期的回落导致上游价格的回落,制造业中下游可能迎来机会。一些下游没有支撑,景气不够强势的板块,其对应的上游周期大概率面临的是进入下行周期。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角度都不太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长远来看,未来大宗价格波动的中枢或有抬升,主要还是能源结构转型,部分上游扩产受到限制,可能提升商品成本。
三、通胀压力
供需矛盾叠加货币超发,进一步扩大了需求和供给的背离,也加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美国印钱印的最多,现在CPI和PPI都处于较高的位置。全球连带影响,其他国家也差不多,基本不是通胀就是滞胀。
对于2022年,全球来说,在影响较大的原油方面,明年在既定的OPEC+增产计划的安排下,今年飙涨的原油,明年供给释放或带动油价趋于下行。潜在的供给增量还有来自非OPEC国家,预计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挪威、巴西等国家都将缓步增产。
加上明年下半年可能主要经济体进入政策收缩期,通胀压力可能会得到缓解。在此之前,还得扛着。
国内来说,明年的猪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猪价明年二季度可能筑底,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猪周期,会抬升整体CPI的水平。
所以明年整体的趋势上,PPI前高后低,CPI前低后高。中上游的通胀预计逐步向中下游进行传导。
在通胀环境下,低估值高股息板块可能成为抗通胀的重要力量,看似没有超额收益,但在明年的宏观环境中或许能够稳健跑赢非常多的投资人。
四、加息预期
11.3日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启动了缩债计划:
11月将购买7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12月购买600亿美元国债和3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而原来是每月800亿美元国债和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货币政策趋紧大环境已定,市场加息预期持续升温。
美国CPI同比已经连续5个月高位运行,环比CPI虽然较第二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修复带来就业情况好转,通胀压力升温,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程度逐渐退坡。其中美联储逐步收紧,欧央行和日央行仍偏宽松,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开始“抢跑” 加息来应对通胀和货币贬值。例如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智利等国。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明年下半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几乎是确定性的,加息时点预期也从此前的12月提到最早6月开始。若通胀持续居高不下,不排除提早加息或增加加息次数。
欧元区经济复苏程度不及美国,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宽松政策刺激,加息进度将慢于美联储。
国内货币政策大概率是以稳健偏紧为主。降低宏观杠杆,防范相关风险。
根据申万研究所的测算可能年底有降准的需求,置换约7000亿MLF,能够保障M2和社融同比分别在7.8%和10.0%左右的中性目标。
有些人期待降息,我只能说几乎不可能降息,因为可能导致过热风险。在美国加息预期的背景下,风险需要摆在前面。
根据美林时钟,明年我们经历衰退可能再加上复苏两个阶段。是否进入复苏阶段需要看经济发展和政策的节奏情况。
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上行,十年期美债大概率也会上行直至加息预期充分体现。真正进入加息周期后,各大经济体进入紧缩期,利好债券,以及银行、保险的资产端。
五、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明年还是重要的关键词。
双碳经济不仅是中国的大战略,其实也是全球的大战略,由于温室效应加剧,地球村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能源转型。
2021年1月20日,拜登宣布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议》,并承诺通过限制化石燃料的试用和大规模投资清洁能源,到2050年使美国实现净零排放。联合国在今年6月表示,已有来自全球92个经济体参与到“奔向零碳”行动,共同致力于实现到2030年将碳排放减少一半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能源结构加速调整进一步优化。
11月8日,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等三大重点领域发展。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清洁能源现在整体的占比,渗透率都还很低,长远来看是一片星辰大海,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线。国内对于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其实也有平衡新基建和老基建的因素,也相当于给大家指明了方向。
此外,能源转型带来的不仅是新能源的机会,也有旧能源的机会。
尤其新能源的推进无法一蹴而就,电力紧张的情况大概率还会存在。双碳下,对旧能源供给端的控制其实类似于一段较为长线的供给侧改革,可能抬升旧能源整体的价格中枢。
六、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预计是未来不少政策思路的指导思想。
主要是调整一些不平衡的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这一块涉及较多的民生相关的方面,比如
1、老龄化趋势
过去的限制,开始逐步的放开。
2、地产调控
预计地产调控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总基调。地产板块依旧是以防风险为主,搏反弹的需谨慎。
3、反垄断
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公平竞争可以,搞垄断不行。对于互联网大厂我个人倾向于短期敲打,长期竞争力明显。另一方面,对于规模小,但是有实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更加重视,这是政策方向。
4、消费低迷
2020年我国内需消费虽然较为低迷,根据申万数据,但结构上来看,下滑程度较深的仅有居民服务消费(同比从2019年的12.6%下滑至2020年的-7.9%),居民商品消费需求则是稳健增长(同比从4.3%升至5.6%),疫情冲击之后居民商品消费的真实表现要好于当前市场的普遍认知。
随着疫情缓解、就业改善、居民收入修复,消费有望回升。保持必要消费的稳定,适当拉动可选消费。
除了这几个方面,还有教育,医疗,税收等等方面。领会共同富裕的精神,能够更好的理解政策。
七、大国关系
11月16日,中美元首视频会晤,释放了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
本来“战Z”要作为一个关键词,是或许要面对的黑天鹅。
因为家里小孩子不听话,还要认贼作父,可能是需要打一顿才能醒悟。当然我们都是热爱和平的,除了该出手时才出手。如果战斗预期强烈,利好军工。
但军工板块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炒题材的板块了,无论从十四五的战备规划还是前段时间《军队装备订购》的签署,都说明了军工是要实实在在的发展。
拜登说支持一个中国,缓和了氛围。
只是不知他是否桌上支持,桌下又有小动作。作为重大影响之一,需要持续关注。
随着近期的积极信号,后续可能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会有所缓解,但整体来说,今年出口基数好,随着海外产能的复苏,明年出口或许还是会有所降温。
明年外需回落,那么经济政策大概率会促进国内商品消费需求,改善整体的经济结构的平衡。
八、元宇宙
今年元宇宙概念算是如火如荼。
国外炒的是FACEBOOK改名的META,英伟达,Roblox,而国内炒的是。中青宝。
元宇宙现在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发展阶段,还是先要把基础设施搞好,VR AR是元宇宙入口,相关细分产业链龙头可以多多关注。
2022年可能对于元宇宙也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以苹果为代表的大厂,明年大概率有相关产品发布。
2022年苹果有望发布首款MR产品,Oculus或将发布Quest Pro,索尼有望发布新一代PS VR,或将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九、粮食安全
1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要求。《方案》鼓励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强化节粮舆论宣传。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
极端天气似乎比以前更加频繁,粮食安全在国内反复提及。
尤其这两年发生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根据NOAA的气候预测中心,拉尼娜现象发展并持续第二个冬天,称“Double-dip”拉尼娜,依据是Nino-3.4中连续两个NDJ是否小于或等于-0.5℃。
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2021年冬天发生拉尼娜现象的概率大约是60%-70%,有超过90%的概率会持续到2021年1月,有超过65%的概率持续到2021年3月----南美地区将再次面临干旱问题,东南亚地区也将面临暴雨冰雪的困境。鉴于2020—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过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将是“Double-dip”拉尼娜。
类似巴西等农产大国将受到影响。供给受到影响,可能将引发一系列的价格传导,若严重的话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除了天气原因,也许也有一些极端情况的考量。
当然国内粮食大多可以自给自足,不过有备无患,前瞻性大局观。
之前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必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加上通过最近对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的完善,对于有实力的种业企业具备利好。
结语
综合来说,明年大概率还是一个投资小年,对于风险需要更加重视,最好不要太过激进。在此基础上从中挖掘一些结构性机会,文中所提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易网购电商平台倒了,1200万人被骗
下一篇: 新能源汽车竞争激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