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创业案例分析 » 从清华、北大系创业看:70、80后与90后“2代人”的创业环境
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创业案例分析 » 从清华、北大系创业看:70、80后与90后“2代人”的创业环境

从清华、北大系创业看:70、80后与90后“2代人”的创业环境

yang.z 创业案例分析 2024年7月10日 34 0 条评论
1999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国上网用户数突破210万,WWW站点达到5300个,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中华网也在那一年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纳斯达克第一个上市的中概股。也是在那个时候,深交所开始筹备创业板,而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奥林匹克”的挑战杯比赛也催生了学生创业的热情。清华创业园恰逢那个时候创建,正好赶上那一拨创业高峰,从中涌现了很多清华学生和校友的创业项目。
  
  今年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文在线就是我们早年投资的。1998年,创始人童之磊在读大五的时候参加了挑战杯比赛,并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注册了公司。他是清华汽车系的,当时国内的汽车公司和中外合资的汽车公司效益都不怎么好,也导致汽车系就业情形不容乐观,因此整个汽车系的人都不太安分,想寻求出路。清华的第一个学生网站就是汽车系的人在他们的15号楼里开发出来的。
  
  不过两代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之前70后、80后创业更多是寻求生存的一种方式,而90后创业则不一样,不会顾虑那么多,他们家庭条件较好,况且一般是一个孩子,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更多考虑自己喜欢干什么。他们吸引客户的路数跟70后、80后也不太一样,他们更加善于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了互联网的时代,算是互联网时代的原著居民。他们对互联网创业的各个方向理解更深,也更懂得年轻人的需求,所以在社交类或是O2O类的创业方面,他们都做得不错。
  
  现在互联网更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数量来说,互联网创业的项目远远要高于1999年。我们也投了一些互联网创业的项目,但相对来说,互联网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一开始估值就很高,对我们这样的机构来说,不是最擅长的。像红杉、IDG那些可能更为专业一点。对我们来说,标准的投资模型在天使轮就是几百万,在A轮基本上在五千万以内。单个项目我们很少投三五千万美金,因为那不是我们擅长的。
  
  从1999年到现在,我们累计孵化了大概2000个项目,其中在校生创业项目占5%-10%。这里面大部分是清华的创业项目。在清华这个圈子里,技术类创业的比例仍然非常高,差不多占到整体项目的50%,这也是清华系创业的特色之一。这跟学校的学科背景、校风有很大的关系。
  
  清华出来的学生创业,基本上十个中有八个能成功,但是这八个规模都做不大。北大十个创业项目,可能只能成功一个,但只要一个能成功,整体的量级就超过清华的八个项目。因为清华的校风可能比较稳扎稳打,不像北大学生那样异想天开。受过工科训练的人,做事讲究逻辑的严密性,解决的需求可能是在未来几年可预见的。但是对时代变迁的把握能力,有时候还差一点。而文科的思维更多是发散性的,靠直觉。虽然一件事可能花费的时间较长,或者打破了很多东西,但是一旦做成,需求就会很大,他们就会去做。
  
  清华系创业者多为典型的理工男,拥有核心技术,善于在日常的工作、科研、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并能够把自己核心的技术跟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不过技术类创业项目的发展可能比较平稳,创业形势好的时候,投资回报也能翻几十倍,创业形势不好的时候,因为有技术门槛,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说偏技术类的创业,成功没那么快,死也没那么快。在整个产业类别里面,都有不少清华学生的项目,但是做到前十的你数不着。北大的创业项目可能死了一大片,但是出来的几个在TOP10里面。比如百度,李彦宏就是北大毕业的。
  
  其实坦率来说,很多投资人对在校生创业不是很看好,他们会认为在校生无论是心智还是社会经验都不是很成熟,变数太大。学生创业项目很大一个特点是,可能今天想的创业方向是A,一年以后就换成了B,但是最后定的方向可能是C。学生创业基本上调整三四次方向的都很正常。
  
  比如之前我们投资的一个艺术生培训O2O平台,创始人原本觉得市场空间很大,后来一推广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就需要不断调整原来的方向。
  
  他们可能不会像那些从大公司出来的人,选了A方向就一定能成功。所以一般对于在校生,我们重点不是看他们目前在干什么事,而是看他们本人综合能力如何,能否在不断试错中总结经验,并取得成功。
  
  投资人担心的另外一点就是团队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大。在学校的时候可能还没有什么问题,一旦到真正毕业的时候,团队成员的机会成本就很高了,是去大企业,还是出国,还是……在毕业那一刻,团队面临着很多变化,解散的概率很高。
  
  此外,从团队构成来看,在大学期间,由于交际范围的限制,可能团队成员更多的是创始人的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结构比较单一,有可能在一些方面存在短板。
  
  对于学生创业,我更倾向于在研究生或者博士阶段进行。创业团队最好涵盖有工作经验的MBA学生,也有本科生、研究生,因为这样的组合更为完整。
  
  因此,我们在投资在校生创业项目时会比较谨慎。首先我们会考虑他是否真的想明白了要创业。创业并非易事,需要有积累,也需要有坚持。像聚美优品陈欧那种成立不到4年就上市的例子还是少数,很多创业者可能都要坚持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修成正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来自生活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社会上各方面的压力。
  
  创业是种选择,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而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创业教育、创意教育、创新教育这样一个“三创”教育平台的角色,组织创业协会,建立大学科技园,还有跟我们这样的孵化器来进行市场化对接。
  
  去年1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称,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但是坦率说,现在学校里对于学生创业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创业是一小部分学生的事,并且是高年级学生的事,这个创业范围不应该太大。
  
  以我个人看来,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休学创业还是要谨慎,创业的事不是说一两年就能成的,可能要走一条很漫长的路。之前我的同学由于创业,本科就休学了,后来创业没有成功,也没拿到学历,一直瞒着他家里,这个代价还是挺大的。
  
  虽然现在创业环境越来越宽松,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大部分休学创业者的外部环境会有很大压力,父母朋友可能不会太认同。如果是研究生没读完休学去创业,影响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以后还有机会再读MBA。但是如果没有读完本科就去创业,万一创业失败,同时又没有拿到本科学历,在社会上干很多事还是挺难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从清华、北大系创业看:70、80后与90后“2代人”的创业环境二维码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